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音乐学学科建设发展思路

发布者: | 点击量: |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8日


根据现有专业、学术梯队的人员结构、研究特长,以凸显区域音乐文化、服务地方基础音乐教育及其音乐文化发展的研究为主要特色,特凝练出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音乐教师教育、山西(晋北)传统音乐研究、音乐表演研究。其中音乐教师教育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以“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为中心,突出师范性与音乐性双层培养的实践与应用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切中山西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台山佛教音乐、晋北道教音乐、北路梆子音乐、晋北鼓吹乐等层面;表演研究则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民歌、二人台、地方民族器乐等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民族、区域”将成为音乐学学科特色建设的关键词,“凸显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日益成为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学特色建设的顶层设计,今后几年,将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理念逐步展开,“师范性与音乐性”研究并举,强化艺术实践,努力为师生搭建研究与教学的平台,拓宽科研发展之道与学科的发展之路。

一、基本概况

国家所设定的音乐与舞蹈学类作为艺术学学科下一层级上的二级学科,涵盖音乐学理论、音乐表演、作曲技术三个主要的分支学科。但是就目前音乐系的专业发展、学术梯队、学术结构而言,作曲技术理论只有1人,尚不能形成真正的学术团队与学术方向。而教师教育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的主体,因此音乐教师教育、传统音乐研究(音乐学理论)、音乐表演是当下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已经形成了博硕士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其中博士研究生4位(含在读3名),硕士研究生31位,高级职称10位,讲师23位;就学术平台而言,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但并未形成真正的学术平台,其基本建制还是以研究方向为主体的教研室形式。就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层面上分析,其产出成果主要表现为科研、表演获奖两个维度。与其他非艺术学科比较而言,科研成果产出较少,表演层面的社会服务是其重要特色。

二、建设与发展目标

凝练学术研究方向,强化内涵发展,实现科研与教学革新并进,提升学术研究的水平、质量与影响力。与此同时,发挥师范性与音乐性双翼并举的创新特色,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培育优质人才服务社会。不断完善创新性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促进学科实力和影响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加强。

凝练学术研究方向,加快学术梯队建设与学术平台建设,能够在五年之内发表论文30篇,各种课题15项,专著3本;获奖30多人次,建设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学科体系,在五台山佛教音乐、晋北道教音乐、晋北鼓吹、河曲民歌与二人台研究中有新的突破。

调整学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有计划、有目的引进10名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35岁青年教师硕士化,力争培养一名省级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与此同时,引进知名专家学者指导学术梯队的建设,弥补高端学术人次的不足。

在现有研究条件的基础之上,有准备的网络理论研究人才,为晋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与五台山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打下基础。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

创新音乐教师教育、凸显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是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学学科特色建设的根本,因此,音乐教师教育、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音乐表演三个方向理应与基础音乐教育、山西地方音乐文化紧密接通,渐次有序的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区域音乐文化是为生长点,五台山佛教音声、晋北道教音乐、晋北鼓吹、河曲民歌、河曲二人台的研究与表演实践应该有新的突破。不仅在理论研究有所更新发展,而且在演奏、演唱技巧中亦能够创造出富有晋北特色的音乐文化表演成果。实现理论研究与表演实践的双重产出,从科学研究与表演成果两个维度进行规划符合音乐学的学科特质。

(一)音乐教师教育

师范为体,表演为用,以“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为中心,师范性、音乐性、研究性三者紧密结合贯穿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全过程,以追求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卓越发展,为地方音乐教育乃至全国的音乐教育做出突出的贡献,凸显地方区域音乐文化。

教学与课程要改革创新,实现再造教育模式、重构学习生态,构建科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以往照搬专业音乐院校专业设置的弊端,努力完善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转型。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唱响舞台、站稳讲台,音乐表演加强个别课的教学方法创新,促进艺术个性品质的形成。

(二)晋北传统音乐

主要切中晋北部地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台山佛教音声、晋北道教音乐、北路梆子、晋北鼓吹乐、河曲民歌、二人台等区域音乐文化。前五年主要着重于五台山佛乐、晋北道教音乐、晋北鼓吹的整理研究,其后会逐步有序展开,紧紧围绕这些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顶层设计,凸显区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研究方面重点对晋北地区音乐文献和史料进行整理和收集,以地方志的文献工作为重点,力求完善对晋北区域音乐文化史的研究;而且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和学科特色,有的放矢的对晋北地区乃至山西省的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深入研究

(三)音乐表演(声乐与器乐研究方向)

声乐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山西民歌尤其是河曲民歌、二人台的整理研究以及改编创作为主导,实现声乐技术技巧与区域音乐文化的接通研究。就目前的规划而言,能够进行研究的相关人员较少,一些美声唱法的老师亦必须加入其中,需要逐步的沉淀、调整。

就钢琴研究方向而言,由于钢琴音乐的外来属性,目前教师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外国的作品、作曲家的研究与实践,换句话而言,钢琴研究方向凸显特色并非易事。但也想进行一种新的尝试,拟从中、西两个层面展开,结合教师的研究特长,逐渐形成对中国钢琴音乐尤其是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实践进行研究的特色。

就民族器乐研究而言,主要针对民歌、歌舞、戏曲、说唱、民族器乐中涉及到的相关音乐进行分析研究。聚焦晋北鼓吹、恒山道教、五台山佛教音乐中、北路梆子中的器乐进行分析判研。

以上规划实为草拟,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会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但“凸显教师教育、凸显区域音乐研究的顶层设计”理念不会改变,这是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学学科特色建设的根本。

音乐学学科研究团队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带头人

团 队

艺术学

音乐舞蹈学

晋北传统音乐

孙云

常芳、王旭、安琪、刘艳霞、李平平、刘泽、雷永亮、

路瑞、裴婷、郝彦添

教师教育

高红姣(钢琴教学)

赵桂珍、戴彧斐、白茹期、王涛、吉丽娟、华婧、董跃君、纪时雨

马宇飞(声乐教学)

周丽宁、高艳平、温秀红、王英、魏栓宝、吕慧、栗伟

雷永亮(作曲理论教学)

刘婷、薛泽荣、王莉敏

晋北民歌研究

王鑫

马宇飞、胡文娟、徐小凤、栗婷





上一篇:我系教师参加“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贯通实务指导研修班”培训会议

下一篇:忻州师范学院教研室工作考核标准